汽車車身的防腐性能是汽車使用耐久度的重要指標之一,也關系到駕駛安全。在汽車設計同步工程中通過汽車車身材料和汽車結構分析、腔體開孔、鈑金搭接間隙以及排液、排氣孔、涂膠等方面的分析,改進影響電泳漆膜防腐性的結構設計,提供其他輔助手段提升電泳漆膜的防腐性能。運用Ecoatmaster 等仿真分析軟件,分析車型各處的電泳漆膜厚度。
汽車車身腐蝕是我國除去交通事故、零件磨損外致使汽車損壞報廢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另外,全世界每年每輛汽車因金屬腐蝕而導致的平均損失在150~250 美元。
造成腐蝕的主要原因是酸性雨淋、工業性大氣、沿海含氯化鈉等環境引起的車身鈑金的電化學腐蝕。針對車身防腐性能的提升,多數汽車企業有專門的防腐方法和評價標準,并將涂裝同步工程應用到新車型的開發中。
在汽車設計同步工程中,從車身結構設計、材料、工藝等多方面進行分析,改善車身結構設計,提升內腔電泳漆膜的防腐性。
車身材料防腐性分析
目前汽車制造所使用的材料主要以金屬為主,通用的金屬材料主要包括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。
黑色金屬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鋼鐵材料,在汽車總質量中占比約為72%~88%,主要用于汽車的車身、底盤、動力和傳動系統等。
在車身用材中,鋼鐵材料占比90%以上,由輕質合金材料構成的有色金屬占比不足10%。車身常用的鋼鐵材料按表面結構特征可以分為普冷碳鋼(冷軋鋼板)和涂鍍層材料(一般為鍍鋅鋼板)。
車身腔體結構設計的防腐性分析
汽車涂裝是汽車制造過程中最重要的工藝過程之一,主要提供防腐與裝飾功能。電泳漆膜是車身板材防腐性能的主要保護漆膜,其狀態直接影響車身的防腐能力。
電泳漆膜的防腐質量主要受材料、工藝、生產管理等因素的影響,車身結構的設計也會影響電泳漆膜的質量。受電泳過程的限制,無法實現白車身表面100%的漆膜覆蓋或者各處漆膜厚度不均一。
在腔體結構處電泳漆成膜性較差,主要原因是電泳液不易進入腔體結構中,還會形成電場屏蔽,難以電泳。這種結構在車身上多分布在A 柱、B 柱、C 柱、D 柱以及加強梁、縱梁、橫梁等部位。
受整車性能的影響,此類結構不可避免,可以通過開孔、增大間隙等方法減少腔體面積,增加電泳液流通性,消除電場屏蔽。
排液、排氣結構設計的防腐性分析
汽車前處理電泳涂裝通常設計為大型槽體,根據輸送鏈的不同,基本上分為C 形鉤、擺桿鏈等連續式,rodip 翻轉式等形式。
除去rodip 翻轉式的瀝水、排氣效果較好外,其余形式均需要車體有良好的瀝水、排氣設計,否則會導致前處理電泳各槽體串槽,內腔氣包影響磷化膜、電泳漆膜的質量。
涂膠密封設計的防腐性分析
鈑金的切邊由于銳邊效應與毛刺的存在,導致電泳漆膜較薄,防護效果差,需要在門蓋切邊、底盤、裙邊涂覆密封膠、PVC 膠等,起到密封等作用。涂膠設計既要考慮防腐性能,又要考慮操作的便利性。
汽車車身防腐能力的提升既要在設計階段綜合考慮汽車白車身材料、結構設計對電泳漆上膜的影響,又需要在后續對沖壓工藝、焊裝工藝、涂裝工藝等過程的穩定控制。結合使用適宜有效的試驗評價系統,提升車身整體的防腐性能。